杨基站在台上,问下面的听众有没有发现他这一年的变化,台下不少人喊“瘦了”。这一年,杨基瘦了36斤。
生在金门的一个贫苦家庭,只身一人来台湾读书,杨基19岁就开始在培训机构做老师,这一做就是20年。
当过班主任、授课老师、副校长,除了服兵役,杨基一直在培训机构工作,也在工作中结识了自己的爱人。
2008年,而立之年的杨基决定自己创业时,周围人认为他发疯了。当时正是台湾培训行业发展最疯狂的时候,由于经济不景气,很多人选择进入门槛较低的培训行业创业,培训机构的数量在短短几年从9000家增长到19000家。
“这个行业已经快不能做了,你才开始创业。”朋友这样劝他。可杨基认为这个行业不只是一个可以养家糊口赚钱的行业而已,它可以让生命有意义。他跟员工讲,“没有不景气,只有不争气”。
靠着这股热爱和多年的积累,杨基的确把学校做了起来,如今他的学校在台北已经有7家店,年营收近两千万。
然而四年前的一天,他在上课时感觉身体不舒服,去医院看病,他的血压已经到了二百多,抽血时血浓到几乎抽不出来。杨基直接被送进加护病房,并被下发了病危通知。
住在加护病房,杨基看着身边不时有生命离开,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万贯家财三顿饭,千斤房屋一张床。”经历一场生死,杨基明白了分享的意义。
虽然不懂什么股权激励,杨基凭着分享的意识不再过多在意股权,随着学校开设分支,他的股份从50%降到30%。
而更多时候,杨基愿意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同行。他现在几乎每周都要做一两次分享会,乐此不疲。从2011年,他几乎每年都要来大陆与同行交流。
周围人依然认为他是个疯子,没有任何目的,也没有项目要推广到大陆,却经常三天两头到大陆去做分享,一般人总是不能理解一个人没有所求去做一件事。
事实上,杨基同样乐于给台湾同行分享,甚至开在自己隔壁的学校,他都不避讳。然而听过他分享的人都说,他讲的都很对,但却学不来。杨基的精神和态度已经完全融入学校的气质中,别人很难模仿。
在杨基学校,分享会已经成为一种组织文化,杨基鼓励员工在分享会上讲出自己的故事和感受,挖掘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情感。很多员工讲到动情处经常声泪俱下。
他善于以情动人,也用以身作则去鼓励员工,他立下志愿要减肥,就真的做到了。正是这种组织文化和个人魅力,8年间杨基的正式老师离职率不到5%。
分享的文化同样传递给孩子和家庭。“我们当老师的人,最重要的不是传递什么样的知识给孩子,而是让他感受了什么,要用我们的生命去影响一个孩子的生命。”杨基坦诚,相比大陆,台湾的培训机构不太注重制度建设,基本都是小作坊式的,也因此,即使龙头机构也很难快速复制扩张。
杨基显然把台湾培训机构这种感性的基因发扬到最大化,他的愿望是“希望我们自己要能够受尊敬”。这一点和大陆一样,教育培训行业在教育界似乎总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
腾跃:为什么不顾他人的反对选择创业做教育培训?
杨基:我辞职时也曾经思考过要从事哪个行业。仔细思考后发现,我就喜欢这个行业,热爱这个行业,而且我喜欢孩子,也喜欢跟人说话。
我说一个人有三条命,一条是性命,就是解决吃饱穿衣的问题,就把工作当成就是一个职业。第二条命我把它称为生命,可以在工作当中寻找价值,寻找你自己工作的意义,把工作当事业。第三条就是使命,就是我要为这些事情而来,我也要为这些事情而去。
经历了一些事情以后,我发现培训行业不只是一个可以养家糊口赚钱的行业而已,它可以让生命有意义。
以前我觉得这个行业不怎么受尊敬,别人总觉得你不是正统教育,给人家的感觉就是一个盈利的行业。所以我们当时候给自己设下了一个愿景,我们希望我们自己要能够受尊敬。虽然很多人对这个行业有偏见,但至少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影响力,让每一个接触过我们的学生家长,我们的伙伴,都认为我们杨基跟别的机构是不一样的。
腾跃:台湾培训机构的竞争到底有多激烈?
杨基:台湾总共2300万人口,却有19000多家的培训机构,这个才叫做竞争激烈。
像我们自己学校,所谓的社区店,简单讲就是在公立学校附近,开一间小型的培训学校。基本上一个公立学校大致上就七八百个学生,但周围至少有三四十家以上培训机构,扣除不来培训的学生,一个培训学校都不会有多少学生。所以我认为会有一半以上的培训机构倒闭,竞争压力太大了。
腾跃:台湾压力这么大,如何做好招生和续班工作?
杨基:我们杨基做得最好的一块就是续班。杨基做了很多细致的服务,包含从一个孩子进到班,他的吃饭问题你要解决,心情不好你要帮辅导他,家里有什么状况、父母有什么交代,我们都会帮忙。
但是这些细致化的服务底蕴之前,最重要的还是教育品质,毕竟父母亲把架子送到培训机构来,还是要看成绩,成绩不行,他就走了。所以在这一块,我们下了相当大的功夫。因此我们的续班率都可以做到90%以上。
腾跃:在台湾,如何应对行业龙头的竞争?
杨基:台湾有一些龙头机构,其实这个画面很可爱,跟大陆的现象不太一样。以前所有台湾培训行业的龙头基本上都在补习一条街,有趣的是什么?这些培训机构往往出去开分校时,都发生了一个很妙的问题——没办法进行下去。
以前我不懂为什么。在这几年,跟大陆同行接触多了之后,我发现两岸培训机构的经营管理差距好大。大陆的培训机构,是企业化的规模在经营,但是台湾的培训机构虽然是龙头,却很少有一套好的制度,你要开很多分校的时候,只靠人是不行的。没有一个好的制度或一个学校没有好的文化的时候,分校往往都是不容易成功。
腾跃:你怎么看培训机构人员流失问题?
杨基:一个员工会离开,无非三点,第一个收入太低了,第二个看不到未来,第三个是没有认同感。很多人都在说薪酬制度,我常讲薪酬制度最简单就两点,不要太复杂,你只要让每一个伙伴知道他做什么事可以领多少钱,或者是他想领多少钱他知道要做到什么事情。在这两句话的原则之下,什么事情都能解决掉。
特别是在小学校,薪酬结构很重要吗?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什么?员工之间的经营,还有校长本人的修为,其实就足以带领一个小机构可以做到很好。
腾跃:在大陆,培训行业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很难与公立学校比,在台湾有这个问题吗?
杨基:台湾反而是相反的,台湾最好的老师都在培训机构,因为薪酬比公立学校高好几倍。真正能力很强的人,基本上都会出来到培训机构,因为早期台湾的培训机构都是走名师路线,一个培训机构的核心价值几乎都在名师身上,所以收入基本上都是名师拿走了。
腾跃:你觉得台湾培训机构有哪些值得大陆同行学习?
杨基:现在大陆学校大部分地方都已经超过了台湾,要说学习,简单来说,可能只有两个地方,第一个是老师上课的表现力,对培训机构来讲,讲台应该是舞台,当然一个老师到台上去,他不是只是教懂学生而已,而要能够有渲染力去感动孩子。第二个就是比较精细化的管理,这个跟文化有关系,也跟竞争压力有关。台湾这种刀刀见血的竞争环境,大家都在想办法如何做到最精细,别人不做的我都想办法要来做。
腾跃:你理想中的教育培训机构是什么样的?
杨基:一个能够真正发生自内心,想要帮助孩子的机构,我觉得就是理想的机构,而且是真的不只有想而已,还能够有很多的配套去把它落实。
2013-2029 Mifon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蜜蜂网
免责申明:蜜蜂网信息均来自于网络搜索,登载此处出于第三方资讯交流学习
本网站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沟通联系微信:mifong-cn 豫ICP备130147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