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报校外培训班最怕什么?家长们的答案基本都是两个字——“跑路”。
但越怕什么就越来什么,仅今年下半年,就有多家教育培训机构出现问题。8月,北京巧虎KIDS早教机构宣布破产,近400名家长追讨数百万元学费;9月,又有媒体曝出“明星体育教育机构”巨石达阵北京直营门店陷入停业危机;10月,优胜教育又身陷破产跑路传闻,多地校区关门,员工欠薪、家长退费难……
教育培训机构出现问题,家长们不仅要担心孩子后续的课程怎么办,更闹心的是巨额的学费更是难以追回。
“近段时间,一些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出现停业关门的情况,众多消费者遭受巨额经济损失。”屡屡被曝光的事件让北京市消费者协会于11月24日再次发布警示:“要求教育培训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
事实上,有关校外教培机构一次性收费的问题早已是“老生常谈”,早在2018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便印发了《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针对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的有安全隐患、证照不全、超前培训、超标培训等突出问题,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关键环节入手提出了一系列措施,这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要求校外培训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
但实际中这一政策却只是“听起来很美”,法治周末记者随机对6名给孩子报了校外培训班的家长就“一次性交纳的学费是否超过3个月”这个问题进行询问,得到的答案均是肯定的。
“当前关于校外教培机构一次性收费过长的问题确实一直存在。”教育学者熊丙奇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政策遭遇执行难,既有教培机构积极性不高,用各种手段规避的原因,也有家长迫于无奈之下的被动接受,仅靠文件规定,恐怕仍然难以改变当前这种“一纸空文”的尴尬。
规避手段众多
彭佳刚刚花12000元给上小学二年级的孩子报了一个逻辑思维培养的校外培训班,“机构说他们不按时间收费,而是按课时收费”。彭佳经常关注教育方面的信息,所以清楚相关部门有不允许培训机构一次性收取超过3个月培训费用的规定,但是销售人员明确表示,该课程由于属于“连续阶段性”课程,会依据孩子掌握的情况随时调整上课内容和时间,因此只能按课时收费。
“用‘课时’来规避3个月收费限制是现在很多教培机构的常见做法。”曾在多家教培机构负责销售工作的王艳丽向法治周末记者介绍,当前很多培训机构都在主推所谓“个性化教育”的概念,一方面是为了让家长有1对1“专属服务”的体验,便于推销课程;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通过售卖课时巧妙的规避对一次性缴费时间的限制。
今年7月,为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服务行为,推动化解校外培训收退费纠纷,教育部与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了《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以下简称《示范文本》),《示范文本》再次明确要求培训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或变相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线上培训机构按课时收费的,每科不得一次性收取超过60课时的费用。
“由于文件中只对线上培训机构的课时收费作了限定,因此很多线下培训机构很‘自然’的不会去遵守,而是推出五花八门的课程包套餐,有些大课程包包含的课程数量甚至能达到两年以上。”王艳丽坦言,培训机构“买的越多越优惠”的营销手段,也让很多家长变得盲目。
彭佳为孩子购买的就是培训机构推出的“套餐”课时包,原本单节课程费是200元,购买套餐能够享有优惠,会多赠送30节课,等于花了60节课的钱购买了90节课,彭佳觉得很划算。
在各类优惠促销下,即便有商家会“提醒”家长可以只购买3个月的课程,很多家长也会因为觉得“不划算”而主动放弃。
前段时间,优胜教育身陷“跑路”风波,很多家长要求退费,且退费数额巨大,一位家长向法治周末记者透露,他在优胜教育报名一对一英语课程时,销售人员确实告知可以只交纳3个月的费用,每小时价格为300元;如按年交费,并且连交两年,每小时最低能达到204元,他因此直接交纳了两年的学费。
除课时价格给予优惠外,有些培训机构还会推出诸如“买1万赠1万”“赠送同价值线上课”等各类优惠活动,目的都是为了让消费者花大钱“囤课”,从而被培训机构“长线套牢”。
王艳丽介绍,除了“给甜头”,还有个别培训机构会通过给消费者“添苦头”来打消他们一次性交纳短期费用的念头。
这部分培训机构常用的套路是“提醒”消费者,机构课程的价格每季度都会有小额的上浮,如果按年交费不会受到价格上浮的影响,算下来会比按季度交费便宜10%至15%,这种所谓的“涨价”其实就是专门为了“吓退”那些想要按季度付费的消费者。
培训机构缘何“越线”
事实上,不管培训机构的促销手段多么多样,也害怕违规带来的风险,因此为了彻底规避各种风险,防止检查,有些培训机构会把一年的收费变为4份合同,消费者还是按年交费,但要签4次合同,每份合同约定的都只有3个月课程的价格;还有个别机构,会以打包赠送的形式规避风险,宣称“交3个月,送9个月”,其实消费者交的还是一年的费用。
为什么培训机构绞尽脑汁、铤而走险也要去选择“越线”,熊丙奇分析指出,只能预收3个月费用的规定,是为了限制培训机构拿收来的学费去扩张投资,降低家长风险,但同时也限制了培训机构的现金流,这会影响机构的师资和课程建设的投入;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按3个月收费后,机构在一年内至少要和家长协商续费4次,不仅增加了续费成本,更会面临损失机构学员的风险。在这种双重压力之下,大量培训机构只能选择打“擦边球”。
某主打1对1教育的培训机构一位不愿具名的负责人向法治周末记者直言,觉得限定3个月收费这一规定有点“不实用”,因为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不一样,有些是每周来一次,有些可能要两三周才能来一次,而且像类似逻辑思维课、音乐课这类课程,并不像文化课那样连贯性那么强,需要的是学生对现阶段学习的课程内容掌握了,再去继续进行学习,因此不会有固定的开课时间,会由家长和学生灵活选择,如果单纯限定3个月收费的规定,不仅会加大机构续课的成本,也会给家长们带来很大的不方便,机构也怕家长因为“嫌麻烦”等原因而转投其他机构。
落实教育备案审查制+风险准备金制度
在熊丙奇看来,“对一次性收费不超过3个月”单靠政策约束是不够的,除了要呼吁家长提高意识,相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外,也要考虑这一规范性政策是否仍存在可探讨之处,毕竟现在培训机构和家长相互“配合”的做法,已经让这项规范缺乏了市场基础。
“必须切实落实教育备案审查制,对培训机构进行过程性监管。”熊丙奇指出,教育备案审查和强调前置审批的传统监管制度不同,属于过程性监管,要求培训机构提前向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培训科目、培训规划、培训费用、收费方式等情况,并辅以经常性的检查,监管部门会根据机构的实际情况,把控机构的经营风险。
此外,应辅助搭配风险准备金制度,机构按所收学费的一定比例在指定账号中存入风险准备金,只要教育备案审查制和风险准备金制度落实到位,并不需要执行一次性收费3个月的收费规定,可以尊重机构的收费自主权。从鼓励培训机构规范经营出发,还可建立培训机构信用评级制度,对于信用评级高的培训机构,可减少风险准备金的比例。
2013-2029 Mifon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蜜蜂网
免责申明:蜜蜂网信息均来自于网络搜索,登载此处出于第三方资讯交流学习
本网站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沟通联系微信:mifong-cn 豫ICP备130147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