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达人>文化课>为什么要懂经济学

为什么要懂经济学

发布时间:2014-04-01作者:本站 来源:本站

 为什么要懂经济学

 

        经济学正在流行。

 

        一门学问流行,大抵和商品畅销一样,皆因需求太大。

 

        中医有句话,可以作为学习经济学的一条理由,即“缺什么补什么”。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经典著作一大堆,且不易懂,连最基本的《论语》都需要导读,更不用说难度更高的《易经》和《楚辞》之类了。但是,这种困难是形式的,而非实质的。一旦译成现代汉语,就全不陌生了,那些思想就在我们心中某个地方潜伏着呢,一代代的中国人,就是秉承这些衣钵过来的。

 

        可是,经济学却不在我们的传统之内,甚至可以说,与我们的文化主流格格不入。

 

        不错,中国古代确实出现过杰出的理财家,比如西汉的桑弘羊、唐朝中期的刘晏、北宋的王安石、明后期的张居正,他们都为皇帝提出了精辟的富国对策。桑弘羊的“均输平准”法,大家在中学课本里就领教过;也有几本关乎经济的著作,比如《管子》、《史记》中的《货殖列传》等。但是,所有这些,都称不上是“经济学”。就如过去道教的术士们炼丹,终究不能从中炼出化学一样。

 

        经济“学”必得是一个完整体系,有假设、概念和分析工具。这是我们的先哲所不擅长的。所以,近代经济学是在西方而非中国发轫、成长的。

 

        1776年,英国人亚当·斯密以《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为经济学奠基。算来经济学的历史不过200余年。《国富论》说的不是如何令国家富强,而是让人民富裕,而桑弘羊们,不过是算计如何充盈国库罢了。

 

        1776年,即清乾隆41年,这一年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引爆了后来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同一年,美国发表《独立宣言》,主张人人平等,限制政府权力,而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个人在“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下,不必依靠政府,就能达到最好的结果。

 

        其时,“十全老人”乾隆统治下的中国,则是思想禁锢、死气沉沉,所谓“盛世”,其实是回光返照的虚幻梦境,不过几十年后,天朝上邦就衰败了。

 

        1840年以来的战争和动荡,以及1978年前长期的计划经济,让经济学没有任何用武之地,政府把一切都安排好了,懂不懂经济学,无关宏旨。

 

        可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会实现了大转型,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经济主导了整个国家和社会生活,人们终于可以大方地追求自己的利益和幸福,这是“几千年未有之变局”。

 

        经济学的作用开始显现,因为经济学要说的,正好是个人怎么做,才能最大化自己的利益。

 

        有人说,我知道怎么做,不用学。那可不一定,谓予不信,你就先读上本书里的几段。

 

        这无关乎聪明,而是说,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凭自己的经验顿悟,“得来全不费工夫”,比如外语、微积分、量子力学、化学,没人教,你肯定不会懂。

 

        经济学也是如此,系统学习是弄懂经济学道理的不二法门。

 

        学了又如何?

 

        学了经济学,首先可以帮助你明了周围的世界。

 

        人们常常不快乐,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周围的世界不甚明晓。孔子曾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知者的第一层意思是知道、了解周遭事物。

 

        比如,眼下世界正经历金融危机,影响着每个人,危机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小小的次贷危机,能跨海过洲,扰动全球?为什么石油价格迅速摸高147美元一桶,但在大家都认为低油价不再,到200美元也止不住的时候,又突然调头,一口气跌落到30多美元?为什么几乎没一点用的钻石那么贵,而人们须臾离不开的水那么便宜?期权和期货市场是怎样运作的?等等。

 

        只有系统了解经济学,才能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心里明白了,就少了惶惑。

 

        知者的第二层意思是“智者”。很多人聪明有余,但就是不成功。为什么?很简单,聪明的人觉得自己如此聪明,根本不需要再学习。可是,只是聪明,而没有智慧,成功的概率是很小的。

 

        经济学是关于理性的人如何选择的学问。人每天都面临选择。如果你不在乎结果,那么怎么选择无所谓,可是,如果你在乎结局,想要最好的结果,就要仔细考虑,慎重抉择了。

 

        最好的结果是什么?快乐和幸福!一天选择错误,就少一天的快乐,而人生不过百年,在重要关头,选择错误,一生的幸福也就丢掉了。

 

        选择的关键是方法,经济学就是告诉人们,如何做出更合理的选择,以获得更大的快乐,当然是世俗的快乐。

 

        经济学是社会科学,不是自然科学,有自己特殊的思维方式,这些方式跟直觉不同,甚或完全相反。比如,“比较优势原理”告诉人们,即使一个人(或者一个国家),样样都不如别人,可是别人会像他有求于人那样,有求于他,他可以过得和别人一样好。

 

        经济学又是所有社会科学中的另类,它大量借用自然科学工具,特别是数学。微积分、概率论是大学学习经济学的基础。在研究生阶段,学习经济学,要用到几乎所有高深的数学方法。正是这种借鉴,让经济学的分析更有力,更精准。

 

        但是,经济学在本质上,绝不是数学。我常常跟我的学生说,如果你没有学会经济学,不要抱怨自己的数学不够—那是可以临阵磨枪的,而是你没有学会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经济学和工程技术不同,后者,如果不是进入大学专门学习,是不会掌握的。经济学是社会科学,其形式可能是复杂的,但是其道理、内核,则是人人皆可以理解、体会和运用的,经济学的原理,既可以用复杂的模型表示,也可以通俗描述,而且这是更重要的形式。

 

        我还发现经济学的研究生们,可能对一些经济模型谙熟于心,可是,让他们分析一个简单的经济现象,却一点见识也没有,跟门外汉毫无区别,这说明,他们的经济学仍然没有入门。而有些只粗通经济学原理的人,对于经济现象的理解则通透得很。比如,一个政策出来,对股市的影响如何,判断得很准。

 

        所以,理解经济学的道理,并不难,它不需要数学或者其他特别的基础,只要你有一颗年轻的心,愿意思考,就可以把经济学的道理搞明白。搞懂经济学,你对世界的理解层次就会提升。这就是经济学的智慧。

 

        有了经济学的智慧,就更容易接近成功,剩下的就是你的运气了。

 

        经济学能不能让人发财呢?老实说,没有必然联系。你看《福布斯》排行榜上的富豪,有几个是学经济学出身的呢?不过,以后随着经济运行规范化,这可能是个趋势。经济学的道理,一定有助于科学合理的投资,避免损失。

 

        经济学还有更大的作用,亚当·斯密的经济学吹响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号角,为大英帝国的崛起提供了思想力量;凯恩斯经济学的理论和政策主张力挽狂澜,拯救了资本主义世界;中国基于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对外开放,极大地改变了社会面貌,提升了中国的综合国力。

 

        经济学生于西方,长于海外,但是,它的道理却适合于全人类,就像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发明的,但是,哈姆雷特的落泪遵循它,林妹妹的泪水,亦不能外。

 

        对了,还有一点你学经济学的理由:经济学非常有趣。作为枕边书,每天看看,用它的道理重新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所以,我以中国人熟悉的文化元素、历史认知和经济为背景,用中国人熟悉的叙述方式、思维习惯,写了这本书。

 

        我希望也相信,你一定会喜欢的。

 

        是为前言。(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节选)

 

                                 王福重

2013-2029 Mifon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蜜蜂网

免责申明:蜜蜂网信息均来自于网络搜索,登载此处出于第三方资讯交流学习

本网站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沟通联系微信:mifong-cn   豫ICP备13014756号-1

友情链接:

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 南通家教网 中国企业家 腾讯教育 搜狐教育 新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