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来看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普遍的有四个误区:第一个误区,开个微博、微信当作网络营销;第二个误区,把天猫、京东开店当作电子商务;第三,认为上IT系统,做了信息化就等于互联网化;第四,把代运营当作解决电商根本的渠道。
现在来看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普遍的有四个误区:第一个误区,开个微博、微信当作网络营销;第二个误区,把天猫、京东开店当作电子商务;第三,认为上IT系统,做了信息化就等于互联网化;第四,把代运营当作解决电商根本的渠道。
1、微博微信不等于网络营销。很多传统企业主对网络营销的认识大致分两类,一类是不以为然,漠然视之;另一类则是“病急乱投医”,什么流行就追什么,微博流行就玩微博,微信流行就做微信,生怕自己的企业被落下。微信、微博并不代表网络营销,它们只是互联网产品的形态。网络营销的本质还是营销,要想做好网络营销就必然要完成整个营销体系的梳理,包括品牌定位、产品定价、渠道建设和服务体验等。如此,在传播环节,运用互联网营销工具,才有可能针对性地提升传播效率。
2、网上开店不等于电子商务。在渠道环节,大家容易把天猫和京东开店当做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其实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就是电子加上商务,其实是一个泛渠道的概念。狭义指渠道。很多人把网上卖东西当作电子商务。近期比较火热的O2O我们来看电子商务已经不限于在线上渠道而是全渠道的概念,即使渠道战略也不仅仅只是线上渠道,所以在网上开店肯定不等于电子商务。
3、代运营不能解决人才问题。传统企业做互联网转型一定要培养自己在电商这方面的人才,而不能仅仅依赖于第三方公司。因为未来所有企业都将成为互联网企业,如果我们企业没有对互联网深度理解并且建立起电商运营和新媒体营销人才队伍这个企业是走不长远的。
4、信息化不等于互联网化。在十多年前,教育行业大家都在搞信息化。信息化是一种企业的内部行为。互联网化主要企业的外部行为,就是在企业经营过程当中更加注重人的作用,让企业员工和企业用户互联网化,这是外部互联网化。在互联网化阶段,企业要认识到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必须要重视消费者的反馈。
我所理解的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的四个层次四重境界分别是产品层面、渠道层面、供应链层面还有企业经营逻辑层面。
第一,传播层面。互联网最早出现的时候很典型的都是门户BBS这种协同产品,这种产品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最早的互联网商业应用就是网络广告,现在网络广告也是互联网公司很重要的盈利模式,但是最早传统企业对互联网的应用基本停留在营销层面。当时教育公司会在百度做竞价排名。网络营销本质还是营销,营销本质是就三个问题:消费者是谁、消费者需求是什么、怎样满足消费者需求。互联网作为工具,解决的是这三个层面运营效率的问题。从BBS到SNS,从微博到微信,互联网产品的变化让传统企业主眼花缭乱,各类名词层出不穷,移动营销、新媒体营销、社会化营销……其实无论怎么变换,都是传播层面的事,就是"在合适的时间、把合适的信息、以合适的形式、通过合适的媒介、传递给合适的人"。
第二,渠道层面。电子商务实质意义上的元年,应该是2003年。第一波互联网浪潮之下的8848网站,生不逢时,当时的互联网环境和消费环境,还难以支撑电商企业的生存。2003年"非典"之后,诞生的一批电商网站,如淘宝、京东,才真正开启了全面电商浪潮。但是,电商绝不仅仅是淘宝、天猫,理想状态应该是一种全渠道电商。所谓全渠道,就是利用所有的销售渠道,将消费者在各种不同渠道的购物体验无缝联结,最大化消费过程的愉悦性。它既有电子商务固有的优势,如丰富的产品、搜索、比价、社群互动、顾客评价等,也有线下门店的优势,体验、面对面的咨询沟通、更佳的环境氛围。也就意味着,品牌商应该在各个渠道、各个终端,给消费者提供一致的消费体验。
第三,供应链层面。在互联网深度影响了传播和渠道环节之后,产品和供应链环节也开始被重构了。对于制造行业,用户通过互联网会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企业产品研发和设计环节,为企业决策做支撑,典型的就是小米手机。对于服务行业,用户通过互联网会将用户体验的建议反馈到服务提供方,为服务优化提供支撑,通过大众点评给餐饮店的菜品提建议促其改进。这两种模式,就是典型的C2B模式。C2B模式,是典型的消费者驱动模式。工业时代的商业模式是广义上的B2C模式--以厂商为中心,而信息时代的商业模式则是C2B--以消费者为中心。
第四,经营逻辑层面。传统企业互联网化的最高境界,就是用互联网思维去重构企业经营的价值链。索尼CEO平井一夫说到:索尼不缺互联网思维,很多产品都有网络功能。最具代表性的是游戏产品,因为游戏要用网络来传输,我们游戏下载平台有许多用户,我们在互联网产品上,有经验和人才。就连曾经的巨头索尼,对互联网思维的理解也不够深入。绝不是你的产品连上网、具有网络功能就代表你有互联网思维,也不是你的产品通过互联网渠道销售你代表你有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是一个体系,是一整套的思考方式。
接下来给大家看这张图--我总结"互联网九大思维"或者网上流传比较多的"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如果需要详细了解,可以关注我后续写的互联网思维的书。我这里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
1、用户思维。用户思维是指我们对消费者、对整个经营理念的理解,它贯穿企业经营的始终。用户思维绝对是最重要的思维,其它思维都是用户思维在不同层面的体现。这里面有三个法则,第一个层面就是"得屌丝者得天下"。这些人群的需求是什么,现在需求更多的是情感方面的需求,可能是存在感、参与感。在这个层面我们做的是兜售参与感,屌丝要什么我们就给他什么。第二个层面,你怎么样实现把这个参与感给到他。第三如何打造极致的用户体验?"以厂商为中心"的工业经济背景下,往往是厂商主导,传播方式是厂商自说自话,产品研发消费者也无法参与。在"以用户为中心"的互联网时代,消费者的话语权日益增大,并且影响着企业各环节的决策,以小米为代表的新经济企业,使得用户越来越广泛地参与到产品研发和品牌建设环节之中。这个时候的企业经营,要真的以用户为中心,商业价值一定要建立在用户价值之上。用户思维是所有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没有用户思维,也就不可能领悟好其他思维。
2、简约思维。是指对品牌和产品规划的理解。在互联网这个时代消费者注意力经济,消费者在你这个页面停留是有限的,你的东西一定要尽可能最快的速度去抓住他,要去简约呈现你的东西,这块有两个法则。一个业务规划和品牌层面要关注,另外产品设计层面做到简约,简约就是没有用的环节砍掉,这个节约是人性化的一种体现。在用户思维的指导下,品牌和产品该如何规划?以往品牌厂商多习惯大而全,产品线显得冗长,产品包装也恨不得全列上产品卖点。而苹果、小米这类互联网思维下的企业,给人的感受往往是极简元素。产品的规划能不能做到简约?品牌定位能不能做到专注?这些都值得传统企业重新思考。
3、极致思维。我们原来讲特别是零售企业渠道为王渠道很重要终端很重要,其实在互联网时代当渠道成为基础设施的时候,当阿里巴巴当京东成为基础设施的时候,实际上我们又回归到产品为王的时代,产品为王是用户导向的,极致思维一定是你的产品跟服务做到最好,产品跟服务层面去抓住它。互联网时代的竞争进入第二,你在第二之后更很难讲你的生存空间了。而且你的产品服务做得好的话,现在社会化传播这些媒介又这么方便,好多产品都是社会化的,一切产业都是媒体了,人人都是媒体人,你的很多东西被传播出去。这块里面有两个法则,在产品层面打造让用户尖叫的产品。另外要做好服务,服务即营销。这块很本质的概念只有超越用户预期才能做到极致,如果做得再好没有达到用户预期很难做到极致。
4、迭代思维。体现在产品与开发创新流程层面。我们沿用互联网的迭代思维,这个从互联网的产品开发、敏捷开发还有近期火热的精益创业理念衍生过来的,通过快速迭代的方式不断去做,做到你产品方面的优化。这块也是两个层面,一个是微,一个是快。微就是抓住小的用户需求微创新,如何实现微创新?以用户思维为前提,抓住很小的用户需求的点,做到最小可用的产品,持续创新。同时,要做到快,这种快是两个层面,这种快速一定基于用户反馈另外有相应的管理机制去保证。
5、流量思维。流量本质是用户关注度,意味着体量,体量意味着分量。互联网往往把获取流量作为主要的手段。免费策略适用原则,第一产品为本,第二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免费,免费只是实现了费用承担者的转移。羊毛出在狗身上,这个也是免费的商业模式核心的一条。免费是最贵的,一定要根据你的资源时机而定,绝对不是谁都可以免费的。一定坚持到质变的临界点,这就是怎么样让你的流量产生价值,如果没有坚持到最后的话流量很难产生价值。58同城姚劲波说早知道这么难也不做58了,他也坚持下来了,有一个临界点效应,做什么事情都有这样一个临界点效应,一定要坚持。
6、社会化思维。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体现在怎么利用社会化媒体去做企业和用户之间的沟通,另外怎么利用社会化的网络重塑组织管理和商业运作的模式。社会化媒体不多说了,大家都知道社会化媒体怎么用。社会化网络这块核心让整个社会的资源都为我所用,不用去招聘,让天下的贤才到你的队伍当中,重要的社会化网络理念,当然现在还有很多概念,比如众筹比如社会化招聘,社会化招聘用社会化网络招人,众筹利用社会化网络去融资,前面讲C2B模式用社会化的供应链全国或者全球范围内整合供应链的资源。
7、大数据思维。大数据的价值不在于大而在于挖掘能力和预测能力。大数据本质的概念不是预测的概念,数据跟大数据不是一个层面的意义,很多人却把数据分析等同于大数据。数据资产,这时候已经成为核心的竞争力,以前我们没有把数据作为核心竞争力,现在来看数据资产已经成为核心竞争力,即使再小的企业也有大数据的概念和思维。用大数据驱动我们的运营管理,一个是在营销层面做到精准化营销,你的用户不是一类人而是每个人的概念,在运营层面要用大数据去驱动你管理层面的变革。用大数据驱动我们的运营管理,这块有两个层面,一个营销层面做到精准化营销,因为你的用户已经不是一类人,在运营层面用大数据驱动管理层面的变革。
8、平台思维。平台思维是两个层面,外部概念讲的是商业模式,如果你的企业存量比较大或者比较有实力一定构建多方共赢的生态圈,未来平台的竞争一定是生态圈的竞争,单个平台的竞争根本没有什么PK的能力,如果真的有实力一定基于你现在这种商业模式去衍生出它的生态圈的概念,就像BAT是三个方向的生态。如果作为创业者来讲没有这样大的实力一定用好现在这个平台,特别对传统企业来讲。对于传统企业来讲不建意大家去开发APP,流量用户的获取成本是非常高的,你的用户黏性维持成本也是相当高的,为什么不借助现在的微信第三方平台,善用当前平台这样一个法则。你的营销平台,你的渠道平台完全可以利用现有的云平台。平台思维内部的概念讲的是组织管理,内部平台化,让企业成为员工的平台,很典型的阿米巴的概念,让每个人为自己的行为去负责做自己的CEO。
9、跨界思维。现在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医疗都是跨界,互联网与传统企业一块儿,传统企业往互联网扎,很典型的混战江湖。为什么互联网能够实现跨界的颠覆?本质就是效率提升,一定是高效率整合低效率,这是跨界竞争的本质。为什么互联网企业往往能赢得跨界竞争?很重要一个原则,挟用户以令诸侯。有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核心的是用户思维,另外掌握了用户的数据,像阿里或者腾讯如果做金融,对用户的信用情况掌握的一清二楚,它又懂得怎么去做好用户体验,所以就很容易成为赢家。最后一个法则,敢于自我颠覆,前面已经讲了那么多,BAT都闯入它的领域都跨界了,你不进行自我颠覆哪儿有活路腾讯的微信也是自我颠覆。马云说用新淘宝改造线上PC时代的淘宝,都是自我颠覆很典型的理念。
很多都是教育行业的从业者,教育行业的从业者大家把这个图的几个逻辑几个阶段跟进对照一下,其实很多人在做的还没有到互联网思维去改造教育行业这个层面,大部分停留在传播环节或者渠道环节,很少到互联网思维这个层面。教育信息化像MOOC这种产品实现的只是优质资源的线上聚合,解决了优势资源信息不对称问题,只是第一个层面缩短了。
我理解教育跟互联网的结合也是三个阶段,第一个教育信息化,然后再到教育互联网化,最后到互联网教育。真正的互联网教育绝对不是互联网+教育,而是互联网除以教育,打破原来教育体制内或者原来教育产业价值链很多低效环节,实现价值链条的重构。
以学员为中心,大数据为载体去重构学习链条提升教育产业链和价值连中的绩效环节,这个是互联网教育很重要的一个关键点。
不论是传统企业,还是创业者,如何赢得这场跨界竞争?第一,一定要寻找产业链或者价值链里面的绩效点,在低效率的点做突破才能赢得跨界竞争。第二,从这点切入进去之后,很关键的打破现有利益的分配机制。第三,要敢于自我否定,颠覆式创新。
2013-2029 Mifon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蜜蜂网
免责申明:蜜蜂网信息均来自于网络搜索,登载此处出于第三方资讯交流学习
本网站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沟通联系微信:mifong-cn 豫ICP备130147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