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们的剧院艺术教育课程有那么多名家、讲座内容,为什么不编辑一下,做成一个像名校‘慕课’似的在线教育课程呢?”昨日,在“剧艺堂”艺术教育活动上,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女高音歌唱家王作欣的提议,一下子点燃了话题,文化广场节目总监费元洪举例说,去年剧院一共开展了88场艺术教育活动,吸引了超过17000多名观众参与,一个活动发出召集令,往往几天之内报名就满了,“参与度很高,但总感觉这还是‘小众行为’,王老师说的延伸到‘线上’,的确是我们接下来要做的。”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虽然沪上一些剧院已经开始试水,但普遍觉得光靠一己之力难以为继。
艺术讲座为何不可变“慕课”
昨日,上海文化广场公布了最新一年的“剧艺堂”艺术教育活动。记者注意到,除了常规的剧院开放日、艺术讲堂、剧影室、名家面对面、王老师歌唱教室、戏剧教育工作坊、社区校园行等栏目外,今年,“剧艺堂”的讲座内容颇有分量:与上海译文出版社合作的“读书品鉴会”,邀请了谈瀛洲、林少华、殷健灵等名家,谈英国文学、村上春树、夏洛书屋等方面的专题讲座;为女性观众特别打造的“美丽人生”,每期邀请各艺术领域有代表性的女艺术家,如爵士乐女歌手陈胤希谈“爵士梦”、知名作家陈丹燕聊“女儿经”等等……
看罢节目单,上海音乐学院教授王作欣感慨:有那么多丰富的艺术教育内容,剧院为什么不考虑做个类似“慕课”的平台,“通过在线分享,让这些特有的艺术课堂,惠及更多人?”对年轻人来说,“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概念并不陌生,“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如今在教育界很流行,通过这一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免费学到耶鲁、哈佛、普林斯顿等世界知名大学开设的覆盖多个领域的网络课程,简易、开放,无门槛,深受欢迎。
尝试线上课堂但难成气候
事实上,悄无声息中,沪上不少剧院开始了艺术教育活动的“部分在线”。例如,上海音乐厅每个工作日推出的普及品牌“音乐午茶”,现场音乐会当天,由工作人员拍摄完成后,会剪辑一段最为精彩的演出片段,后期辅以曲目介绍、作曲家背景等内容,上传到一些视频网站、音乐厅官方微博,音乐厅公关部经理沈彦树告诉记者:“每天的视频浏览量,也有7000次左右。”在东方艺术中心官方网站上,会员活动日的部分名家讲座视频被“搬”了上去;在文化广场官网上,类似林奕华、“魅影”布莱德·里特等“对话名家”访谈类讲座视频,浏览量也不少……
然而,记者注意到,目前这些内容、讲解都相对简单,呈零散状态。这并非偶然,费元洪告诉记者:“其实,真正要做‘剧院慕课’平台,涉及到人力、物力、财力多个问题,特别是剪辑,目前我们剧院本身并无余力。请外力的话,又局限于经费,艺术教育毕竟是公益的。”他透露,曾与一家拍摄艺术类讲座的机构接触过,“因为老板喜欢,自己掏钱拍摄,每拍一个项目的成本大概是1-2万,现在拍了十几个,他告诉我,基本没有产出。”
今年,上海大剧院的“艺术课堂”套票卖到排队抢票,火爆之势,让人惊讶。大剧院副总经理张笑丁告诉记者,看到这一形势后,有视频网站曾主动沟通,表达合作意向,不过目前还没有最终敲定,在她看来,这并不容易。她透露,目前大剧院“艺术课堂”的内容都有自拍的视频资料留存,只等找到合作方取其精华后,面向网络公开。
“剧院慕课”计划
东方艺术中心:
官网已开通“系列艺术讲座视频”,计划将讲座视频内容发送全国各高校数字图书馆。
上海音乐厅:
今年下半年,官网将开辟“艺术教育”频道,计划推出以作曲家为分类的系统性讲座课程,名家讲解+“音乐午茶”相关音乐视频结合。
上海文化广场:
官网开通艺术教育视频,聚焦艺术讲堂、名家面对面等“讲座系列”。
2013-2029 Mifon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蜜蜂网
免责申明:蜜蜂网信息均来自于网络搜索,登载此处出于第三方资讯交流学习
本网站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沟通联系微信:mifong-cn 豫ICP备130147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