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新闻聚焦>破除K12在线辅导之谬误

破除K12在线辅导之谬误

发布时间:2014-10-05作者:本站 来源:本站

 2013年的在线教育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据资深教育投资人士消息,已经有20多亿资本投向了在线教育。在线教育好不热闹!笔者混迹互联网教育圈十多年,其热度也远超过本人的想象。

  近来出现针对K12领域的若干好文章,对在线教育起了正本清源的作用,如北京101网校副总经理梁承昊的系列观点,道出了K12在线教育的关键点。然而有一些互联网圈出身和投资人士,也提出了一些“颠覆性”的观点,也听说一些做法。其中不乏颇有想象力的创新亮点,但是也有明显外行的观点和做法。

  一、海量题库能否解决应试问题?

  近来诸如猿题库、91外教网作为在线教育的生力军,在搜集大量试题。猿题库在短短半年内推出者多的产品,而且进入K12领域,说明整合了大量的试题资源。试题多了是否是件好事?

  互联网人士认为试题多多宜善:“海量的题目内容是关键核心,为了达到至少50%的匹配度,粗略估计仅初中数学一科应需要1-2亿道题的题库,初中5门主科题库规模5-10亿道。如果算上高中,总规模会超过20亿道”。

  真正明眼的教育出身的人却不这样认为,海量的题目,必然难以审核它的正确,难以确保题目的经典,泥沙俱下。同时,对于学生来说,时间非常紧张,海量的题目完全失去了意义,如果题目不能起到让学生举一反三的效果,还不如线下传统的教学。

  实际上,经过多年的教学积累,各学科完全可以形成“典型精选题库”。笔者估计,为了应对中考和高考(微博),中学每个学科的经典题目,在500-800题之间,加上同类的巩固性的试题约是经典题的4-5倍左右,则每个学科有2500-4000题,完全能够满足应试的需要。实际上,过去应试中的大量试题,实际上分散了学生的精力,试题应“精选精做”,而不是“用海量试题战术”这种违反教育心理学规律的做法。

  只要找到对学科有透彻的理解教师,整理出典型试题给学生练习即可。对各学科的题目的要求是,既全面系统,又不重复,学生做一遍,即能对这个章节有一个系统的训练,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学科专业试题库。在这些试题的基础上开发一套智能化、个性化的学习引擎,使学生能够清梦地知道自已知识的薄弱点,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补习,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教师和学生的负担。

  大量试题的成本很高,试题资源的建议成本极高,成本在数千万元以上。令人遗憾的是,还有很多进军在线教育的企业在做低水平的重复性工作,极大地浪费了成本。

  二、大数据挖掘能出什么?能解决什么问题?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此概念也引入了教育行业,此举固然能够带来很多好处,如能够测定学习者的水平及薄弱点等,更有甚者号称“”。但是有了大数据,就能够解决学习者学习障碍吗?大数据顶多能够部分定位学习者的薄弱知识点,但是现有技术仍然不能准确地定位学习者的学习障碍,尤其是综合性极强的理科和文科知识(如语文中的作文)。

  以笔者看来,从业者对教育心理学(人类学习的一般性规律)和学科教育心理学(即各个学科自身的心理学规律)一无所知,就不能有效地解决IT环境下的学习障碍的突破问题,“不能解决用户学习体验”,是制约在线教育长期以来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如果从海量试题筛选精品试题,与其用“大数据”来挖掘,不过反其道而用用“小数据挖掘”(即专家知识经验萃取)。电脑还是取代不了人脑,用经验丰富的老师的来提供精品试题更为高效和节省成本。另外在各级中学中,光电阅卷机已经得到十多年的普及,这些数据是现成的,可在此基础上做二次加工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而不是“数据”)。

  当然大数据还是有用的,比如建立学生自己的薄弱知识点库,以便于“因材施教”。能够“因材施教”,才是互联网教育的终极目标!

  三、能用富士康的方式搞定答疑吗?

  业界有人认为对于答疑,“得用富士康方式,找一大群相关大学生兼职做”,这种做法在业界相当普遍。教师的答疑工作不是一种简单的、低水平的重复劳动而是复杂的脑力劳动。

  事实上,即使是正式编制的教师队伍,优秀的老师也并不多,相信读者都上过中学,应该深有体会。何况是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和教学经验的大学生?当然不排除优秀大学生能够胜任答疑老师,但是这样的人才成本显然也会比富士康的员工工资高得多。

  优秀的老师不仅能够把答案告诉学生,而且能够根据每个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思维特点,“循循善诱”,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教育”是指直人心的大事,哪怕就是与育人无关的“应试辅导”,也不是一件易如反掌的事儿。各位可以看看“一对一辅导”的教学效果到底如何,就知道了。

  有媒体报道,某位家长一年花了8万块,让读高中的孩子上“一对一辅导”,结果学了大半年,孩子的成绩愣是从前10名跌至倒数第6,更有曝光的所谓“名师一对一辅导”,实际上就是大学生。

  笔者亲自尝试用过一个移动客户端提问,提了一个问题,回答倒是很快,结果是给了错误的答案!这样的答疑,用这样“坑爹”的做法,会葬送在线教育的口碑。

  四、网上辅导应该定在什么价位?

  有业界人士认为在线教育应该“薄利多销”:“每科5-10元包月,一份便当钱,学生自己也掏得起不用求家长”,而且算了这样一笔账:“假如是收费产品、500万学生使用、平均每科包年30元一共5科,则一年收入7.5亿元”。

  如果这样算账,那么什么项目都易如反掌了。无论是什么项目,最难之处就是如何获取收费用户,如何达到500万级别的收费用户?按以往互联网在线教育业务的规律,一般付费用户的比例在百分之几。如果要获取500万收费用户,也就意味着要有5亿用户的基数!显然这是不可能达到的数字!哪怕付费用户能够达到10%,也要有5000万的用户基数,这样的基数谈何容易?因此这样的定价策略显然是不科学的。

  根据资料,目前面授培训的“一对一辅导”,一般1.5到2个小时为一个课时,一周一节课,一个课时的课程报价都在三四百元。在线教育与之相比,肯定不能定在这个价位,也不能定在10元包月的价位上。因为在线教育实质上是复杂的脑力服务,而不是固定不变的产品,所以其定价体系,要经过严密的核算之后才能确定,而不能采用常规做法。

2013-2029 Mifon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蜜蜂网

免责申明:蜜蜂网信息均来自于网络搜索,登载此处出于第三方资讯交流学习

本网站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沟通联系微信:mifong-cn   豫ICP备13014756号-1

友情链接:

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 南通家教网 中国企业家 腾讯教育 搜狐教育 新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