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2日,教育部公开《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并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面对这个被网民称为的史上最严减负新规,社会各界的反映可以总结为“家长担心跟不上、老师担心成空谈、校长担心砸招牌、专家担心无效果”。尤其是“十条规定”中“不留作业、取消考试”两项举措,很多家长和老师都十分不领情,认为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校内减负,校外增辅”。
对此,1对1课外辅导的权威机构——京翰教育总裁黄森磊说:“这段时间,前来京翰教育咨询、辅导的家长和学生确实有所增加,但我认为这是同学们要马上迎接九月新学期的原因。如果真的是因为‘减负十条’而导致报名辅导的学生增加,我个人是十分担忧的。”
“担忧”教育主配角的颠倒
作为一个教育培训机构,报名辅导的学生越多不是应该感觉越高兴吗?为什么京翰教育的黄森磊总裁会担忧呢?
“在学生教育中,学校是主角,课外辅导机构只是配角。但如果因为‘减负十条’,学生们都跑到了课外辅导机构,把成绩的提高也大部分的倚重于课外辅导机构,那么,教育的主配角就颠倒了,这样的后果可想而知。”京翰教育总裁黄森磊解释道,“再者,京翰教育一直秉承的是‘个性化教育’,我们注重的是孩子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和个性潜力的引导教育。一直以来,因为‘唯分数论’的教育制度,我们对于‘个性化教育’的探索和实践就困难重重。而此次如果再因为‘减负十条’,而让学生和家长把分数的提高依托于课外辅导机构,那么,‘个性化教育’就真的遥不可及了。”
‘减负十条’公开后,一位教育专家就指出:“学校教育仅仅是整个教育中的一个环节,当我们仅仅给学校教育减了负,而同为教育环节上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没有相应的措施跟上,其结果只能是把其他环节的功能也异化为学校教育。”由此,不难看出,京翰教育黄森磊总裁的担忧不无道理。
“减负”为何越减越重?
减负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1988年,国家教委就发布了相关减负的规定;2000年,教育部再次下发《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2004年,教育部再次提出新形势下的减负“五坚持、五不准”;2011年的全国两会上,减负还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可现实中,孩子们的负担却是越减越重,为什么呢?
京翰教育总裁黄森磊认为:“现在的社会,高考决定学历,学历决定就业,就业决定前途。学生们终究要面临高考的厮杀,这样的现实改变不了,学生减负也只能是一纸空谈。”
对于“减负”根源的追究,黄总的看法与众多教育专家的看法不谋而合。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过去10多年来,教育部门一直试图通过高考科目的调整、课程难度及考试难度的调整来减轻学生负担,但事与愿违,学生的负担反而越来越重。问题的根源是,我国高考的录取制度仍旧实行按照学生的高考分数结合志愿进行录取,在这种制度下,哪怕高考科目只考一门,学生的负担也会十分沉重。”
改变不了教育体制,可以改变教育方式
显而易见,高考体制和“唯分数论”“唯学历论”的价值观才是“减负”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可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现状是无法改变的。如果教育体制不可改变,那该如何“减负”呢?目前发布的“减负十条”难道没有可取之处吗?
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京翰教育教研院院长赵晓林。他说:“其实,‘减负十条’很好的反映出了国家对于素质教育的美好愿景。可是,‘不留作业、不考试’这种一刀切的方式我是不赞同的。从我们京翰教研院十几年的教学、教研经验看,课后作业不仅是学生巩固课堂知识的保障,更是良好学习习惯的一种;而考试,不仅是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方法,更是教师教学规划的一个引导标。所以,我认为,不管是行政指令,还是学校、教师,更应该从给学生留怎样的作业、怎样才能合理地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方面调整教育方式。”
“教育体制暂时改变不了,可是教育方式是可以改变的!找到最有效的教育方式便是有效的‘减负’。” 赵晓林院长最后说。
不管“减负十条”是顺利实施还是成为一纸空谈,至少反映出了国家对于教育问题的重视,以及对其改革的决心。教育问题,也不是国家政策就能完全解决的事儿,学校、校外辅导机构、家长无一不是责任重大,所以,最好便是各尽其责、相互配合。
2013-2029 Mifon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蜜蜂网
免责申明:蜜蜂网信息均来自于网络搜索,登载此处出于第三方资讯交流学习
本网站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沟通联系微信:mifong-cn 豫ICP备130147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