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课外辅导历来讲究“名师效应”。但是,作为中小学课外辅导机构,学而思培优却一直做着“去名师化”的尝试。如何能够做到“去名师化”?学而思培优的做法是“科技、服务、创新”。其中,一款被命名为“礼花蛋”的系列教学视频,就是学而思培优“去名师化”的最好例证。
为此,学而思培优与优酷教育前不久共同举办了一场“礼花蛋看片会暨第二季发布会”,正式面向公办中小学以及培训教育市场推出“看不见教师”的系列教学视频。
其实,今年年初的时候,学而思创始人张邦鑫就曾向笔者播放过一段趣味教学视频。邦鑫讲,这是学而思培优的老师配合授课研发的一款好玩的辅助教学产品。
当时,这款趣味教学视频产品还没有名字。张邦鑫拿来播放只是觉得好玩。但是,他之所以敢于提前显摆一下,肯定还是看好趣味教学视频产品的前景。
果不其然,后来定名为“礼花蛋”的系列趣味教学视频一炮而红。目前,“礼花蛋“在优酷教育频道点击播放量居同类栏目首位,并被推选为王牌栏目。仅在优酷已累积播放近900万次,产生了大量忠实的互动粉丝。而这些粉丝也有了自己的昵称“蛋粉”。笔者敢保证,“礼花蛋”的“蛋粉”绝不仅仅是那些中小学生,肯定还有中小学生们的家长。因为“礼花蛋”确实太好玩了,而且是寓教于乐的好玩。
说起来,“礼花蛋”也算“无心插柳”的研发产品。原来,学而思培优中学物理、化学课外辅导先后遇到了难题:由于没有实验室,无法直观地演示物理定理、化学公式等推导过程。事实上,这也是中小学课外辅导机构共同的难题。
不过,学而思培优的教师们尽管名气都不大,但一个个几乎都是理工科的技术“高手”,最不缺乏的或许就是动手能力,于是基于动漫视频的辅助教学视频产品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礼花蛋”第一季共30集,几乎每一集都涵盖了数理化的一个乃至多个知识点。学而思培优教研中心也将其定位为“趣味科普理科知识的一档大型泛科学泛娱乐类节目”,其目的是变革现有教育和学习模式,“让学习更精彩”。学而思培优为此投入多大的财力,目前尚不得而知。据称,“礼花蛋”视频中配音演员的薪酬是每分钟800元。
市场的点赞,自然给予学而思培优更大的动力。这也是“礼花蛋”第二季接踵而至的原因。据称,为了创作出“超越期待”的惊喜,在“礼花蛋”第二季系列视频创作前,学而思培优教研中心广泛征集了蛋粉的反馈,在融合学生、老师、家长的多方建议后,新一季的“礼花蛋”减少了网络化的偏低节操的语言以及画面,在内容上则变得系列性更强,趣味性更强,思维也更加发散。
如今,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兰化一校已经出现了一大批“蛋粉”。因为学校新来的老师王宜辉尝试用“礼花蛋“与自己的课堂授课相结合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效果。现在,不仅王宜辉应用了《礼花蛋》的视频,她的同事及同学也纷纷将《礼花蛋》运用到教学中去,从而弥补和丰富教学内容。
据称,除了公立学校老师们自发引用《礼花蛋》作为教辅课件,该产品也将运用到好未来的公益项目中。在好未来即将启程前往青海省湟中县的支教活动中,志愿者专设《礼花蛋》趣味课程,与那里的孩子们分享视频中的知识。
“礼花蛋”系列视频利用现代科技进行了寓学于乐的有益实践,无疑丰富了教学的形式和手段。其实,以教学内容为核心的视频产品一直被看作填补教育不均衡鸿沟的基石。过去,视频教学的主角是以名师为载体,学而思培优则以更新颖的手段突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两相比较,学生们更喜欢哪种形式,哪种效果很明显,已经高下立见了。
据称,学而思教研团队也从“礼花蛋”视频产品受到启发,将形成覆盖整个中小学阶段知识点的系列产品。与此同时,还将在同步推出互动课堂、“如此可教”等好玩、有益的学习应用。
学而思培优的“去名师化”的尝试,并不是否定“名师效应”,而是用更为实用的“产品效应”打破传统的“名师壁垒”,其结果未尝不是一次对教育公平化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