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省份的志愿填报工作接近尾声,等待结果时的紧张又期待,让人们恨不得天天坐在电脑前F5刷新页面,或者说坐在邮局门口等通知书的心都有了!
但是!!!这个时候,填报完志愿并不意味着就要安心等结果了,后面的查询录取结果、征集志愿、补录也非常重要。
征集志愿的通知、招生计划、填报办法都会在省考试院或招生办网站发布公告。征集志愿的投档和录取的竞争要远大于大家刚刚结束的正常填报志愿的投档和录取,但毕竟还是有希望的,特别对于落榜的高分考生,大家一定要抓住这最后的机会。
那么这些陌生的名词又是什么?我们来说一说~
征集志愿
什么是征集志愿?
在每批次第一轮投档录取结束后,总会有上线考生未被录取,而有些高校未完成招生计划的情况。于是,省招办会公布高校招生缺额计划,并组成未被录取考生,按照缺额计划再次填报志愿,这就是征集志愿。
征集志愿院校有哪些?
1.生源不足:高校在第一轮投档时,生源不足导致缺额,不能完成招生计划。
2.超退:高校第一轮投档时生源充足,但出现因不服从专业调剂,身体条件、单科成绩等不符合有关要求而被退档的考生人数多于其调档比例的超额数(超退),致使高校不能完成招生计划。
比如一所大学招生计划为100人,调档比例为110%,进档的考生则有110人。在录取过程中,未满足录取条件的考生有15人,这就使该大学仅录取到95人,未完成招生计划。
3.追加计划:高校生源充足,但后期在该省(区、市)追加招生计划。
征集志愿的院校有什么特点?
每年高考的录取情况不同,参加征集志愿的高校和专业也不尽相同,但是也有一些规律:
首先,办学地理位置偏远的、一些考生不熟悉的高校容易出现在征集志愿的名单之中;
其次,参加征集志愿的高校不一定都是“差”学校。虽然有些学校的确是因为实力一般、考生的认可度较低而导致报考人数低于招生计划从而需要通过征集志愿的方式完成招生计划的,但有一部分高校出现缺额的原因是“超退”,往往出现“超退”情况的高校中不乏一些实力不错、知名度较高的大学;
再次,参加征集志愿高校的专业一般为学校的非优势专业或对考生有特殊要求的专业。
征集志愿的注意事项
1、先查询录取结果再填报征集志愿。如果考生查询时状态显示为“自由可投”那说明没被录取,可参加。 (注意:这时候重点是要看没被录取被退档的原因是什么,以免在填报征集志愿时犯同样的错误)
2、注意多次征集的情况,高校一次征集志愿后,仍然没有完成招生计划,就有可能进行第二次甚至多次征集志愿,不要错过机会。(有些甚至会电话征集给没被录取,但分数满足学校要求的考生打电话)
3、征集志愿阶段,高校的录取分数未必会降低。大家会以为,出现在征集志愿名单中的高校,没录取满,那征集志愿的时候录取分会降低,而事实是,相当一部分高校在征集志愿时,录取分数不降反升。原因有以下两种:
(1)征集志愿时,缺额高校和专业都偏少,而考生却不少,选择余地,容易扎堆。
(2)征集志愿往往采取平行志愿,即是:分数优先,那些高分的会优先投。
4、征集志愿不能仅参考高校正常录取阶段的录取分数。这时候参考之前的录取分,风险比较大,因正常投档录取阶段,报考考生的成绩构成。与参加征集志愿阶段,考生成绩构成,差异比较大,正常投档录取阶段,考生可参考往年的录取分来定,征集志愿阶段,考生的分数构成复杂多了。
有些不服从调剂退档,有些分低没投出去,这些考生这时都可能填报同所学校,用之前的正常投档的录取分来参考就不合理了。那还能参考什么呢?可以仔细分析下报考学校往年的录取情况,分以下两种情况来看:
(1)高校往年参加过的,今年继续的,这个要分析往年参加征集志愿后录取分数,上涨的情况如何。
(2)高校是往年没参加过,今年又参加的,考生则要参考,现在参加征集志愿的专业,前几年的录取分数情况,自己的分差最好高于这些专业前几年的录取分差,这样填报后被录取的可能性会大一些。
5、不盲目挤“热门”高校和专业。前文分析过,一些办学实力较强和社会知名度高的大学,因为超退等原因也会出现在征集志愿的名单当中,毋庸置疑。这些高校在征集志愿阶段,自然会成为考生优先选择的对象,在征集志愿时成为考生报考的“热门,一扎堆,录取分数自然往上走,所以建议,分数不太占优势的考生要避开竞争热门专业。
讲到这里,大家可能都想知道
征集志愿是不是通常所说的补录?
征集志愿,是在招生过程中,原报考这个志愿的人数不够,只能通过再征集志愿,才能录取到计划招生的人数。
补录,是在开学后,录取的学生放弃这个学校,在校生人数没有达到招生计划,再补充录取学生就叫补录。
其实在志愿录取期间,补录志愿与征集志愿的概念基本上是一样的,只是一般在录取结束新生开学时期的的补录,不再使用“征集志愿”的说法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