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考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0-03-26作者:本站
来源:本站
在疫情呈现爆发趋势的时候,我就在想往年安排在春节后的艺考应该要怎么办?最近教育部也下达了通知,几个艺考的最高目标学府都将要取消部分科目的考试,可能要直接以高考见分晓,考试也建议推迟到高考后。这个期间我也有问33老师,但她对于学校最终会如何决定还是不知情,没有收到什么更具体的消息。这个时候,部分年前已经考完的学校,可能很庆幸自己下手下得够早。例如南艺,每年都是编导类最早开考的学校之一。事实上,现在编导类艺考已经有越来越多学校改制,直接以省联考为准,再根据高考成绩录取。一方面,因为联考考试内容和大部分校考内容一致,基本的文艺常识、写作、面试都有了,再来就是可以有效的筛选出文化成绩较好的生源。另一方面来说,组织艺考的付出和回报可能不一定成正比,直接以联考为主,可能反而能招到更好的生源。大部分学校近年也一直在提升文化分数线,为的当然也是机械式筛选出更好的学生。就算艺术类学校,也是更喜欢成绩好的学生,这大概是学校的本性。不少学校选择把艺考时间不断推后,也是为了抢生源,甚至不惜把同性质专业科目考试时间挤在一起,对学生来说当然是不够公平。但是反过来想,当一个学生拿了两个学校同样专业的合格证,他只能去读一个,而另一个学校等于浪费了名额给他,就也代表有一个考生因为他的名额失去合格证。站在学校立场来说,自然希望所有坑都能种上最好的萝卜,所以需要断舍离选择的就是学生了。反正天下事,最倒霉到底的始终是学生。说是学生去选学校考试,本质当然还是学校在选择学生,游戏规则怎样制定,并不是在乎公平,而是学校如何能选到最好的学生。
况且,艺考发展到今天这样恢弘的规模,还是有一部分学生是希望以这样的形式考上有较好名头的学校,而非是真的对这个行业抱有热情,要投入其中。而且内部也形成了一种有趣的商业循环,有些学生考上了后开始变成艺考老师,自己组织艺考教学,教出来的学生考上后变成他雇佣的老师。如何有效筛选掉别有用心的学生,其实变成了很多学校艺考机制改革的核心。包括把考试的文化要求程度提高,不仅仅是高考,也包括艺考内容对学生过去文化积累的考核,也是为了避开部分艺考机构专门针对艺考内容的快速培训。当然,也有一些学校就是为了扩招和学费,开设了艺术类专业,但教学水平根本跟不上。艺考生在选择报考学校的时候,非常需要避免病急乱投医。尽管现在北电、中戏等学校还没有更具体的措施下达,但是已经三月中旬,往年这个时候都应该是成绩逐渐开始揭晓,离高考也越来越近。我也没有太多实质性的建议,因为具体的政策是难以预料的,再来上有政策,下也一定能找到对策。第一,研究依靠联考成绩,能做出的最佳选择。这是保底的选择,联考已经过去,就算不够如意也没办法挽回,只能暂且以联考,包括年前考试成绩,做出备用选择。第二,保持一定量专业的自我训练,以备也许在高考后举行的艺考。就很像在高三上学期的学习,但是文化课业的比重要加强一些,目前也不确定艺考会安排在高考后多久,但估计是可以有半个月到一个月的准备时间。不过,似乎这又涉及到填志愿时间的推移。我是不建议在这个时期再去艺考补习班做一轮韭菜,钱是不能换来能力的。第三,准备好高考,无论最终艺考以何种形式进行,高考始终是必须要过的一关,而且高考成绩越好,也就越有竞争的实力。目前大家最为关心的一个环节,还有非艺考生是不是可以报名通过这种方式直接报名艺考专业?一般来说,我觉得这个实现度并不高,因为还有一个艺术联考门槛,没有通过联考的学生是难以志愿填选艺考专业的。当然,像中传等学校部分专业早就实现了文化分直接报考,它们就另当别论了。包括近几年,有些学校的部分专业,也取消了艺考,直接归到文化考试类别。我觉得艺考这个话题,尤其是最速成的编导类话题,在今时今日这样特殊情况下,能引发极大的波动,也和整个艺考内部的机制有关。很多编导类艺考机构很爱用一种成功学思路,去煽动考生的得失心,让他们沉溺于一种幻觉,就是只要付出越多的金钱,换取精通考试套路的学习,就可以进入越高等的艺术院校,只要读取这些学校,就等同于人生成功。包括很多机构以目标学校把学生划分成三六九等,就是一种很没有职业道德的行为。当然,这种行为在绝大多数初高中里是普遍存在的,同样是把成绩等同于阶级。这是一种很可怕的思路,无论以任何一种优越的成绩,读到再高等的名校,都只是人生的一部分,该努力的部分,还是要自己努力。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全部都有当然最好,但最重要的还是个人的积累和努力,包括对这个行业确切的热忱。学校的选择,并不能全然否定一个人的能力,更不能左右一个人的未来。就像黄伟文给郑佳宜写的《女神》歌词,“这选美只是一个小小的舞台,你配有大爱”。对于高中生来说,人生还未真正开启,还有很多时间作出努力,去实现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