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盲目安全感。
1.有这样心态的同学可能是因为家庭条件比较好,从小养尊处优,很少遇到过大的挫折,父母给予的安全感足够,所以对风险的认知比较缺乏。因为心底会认为,大不了考不上,还有父母在,到时候买个学校上吧;考不上,父母也不会责怪我,我再复读一年总会更好吧......这样的想法在心里已经扎根,虽说表面没有太多的去想,但是内心已经当成了一根救命稻草,当成了一个有时候偷偷懒的合理的借口。归根结底是没吃过苦。父母不能陪伴我们一生,我们是为自己而活。我知道道理大家都懂,自己却做不到,那么我建议你们去听一听家庭困难的同学的心声,或者去吃吃生活的苦吧。比如帮父母做做生意,做做义工等。因为这样的心态不改变,就算再复读一年,也同样会有类似得过且过的心态左右你的学习。
2.一部分同学是对自己的专业水平盲目的充满自信。除舞蹈大省外,很多地方的机构舞蹈生源都偏少,一个机构也才二三十人,甚至更少,同学之间的对比氛围不够浓厚或者没有,大家的起点大致相同,就算是班里经常被老师夸赞的水平最好的同学也和他水平差别不大,所以导致内心没有危机意识。建议出去开拓开拓眼界,没有条件的在网络上多认识一些其他地方的同学,比如加一些同省的艺考群,全国的艺考群等,看看他们的水平,清楚自己的水平能力,刺激激励一下自己。
第二,目标意识浅薄。
1.很大一部分同学是因为文化课平平而选择舞蹈艺考这条路,想通过舞蹈考取社会认可度更高的大学,所以内心对专业学习的目标期望值没有真心喜欢舞蹈的同学那么高,会在达到一定的水平后就会对自己的要求放松,美其名曰“瓶颈期”,实则就是自认为自己学够了。好大学是挑人的,学无止境,永远不要自认为和太容易自我满足,即便是“走捷径”,那也请你走得彻头彻尾,不然只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或者高不成低不就。因为见多了分数刚刚压线的考生,九成都是舞龄没过一年的考生,想不当这九成当中的一员,那就继续加油,把自己的舞蹈水平提高吧。
2.热爱舞蹈,但是没有目标意识。也有很一部分同学是真心热爱舞蹈,专业水平也还行,但是就是没有想过大学目标,没有想过未来的发展,只满足于完成今天老师规定的功课,走一步是一步的学习心态。有这样状态的同学不妨抽时间给自己定一个大学目标和一个人生目标,认为决定人生目标太遥远的同学那就定一个十年计划,把目标具体化,这样自己才会有动力。
第三,对舞蹈未来职业不自信。
因为周遭环境原因,很大部分同学都对舞蹈的职业有不对的认知,会认为舞蹈就是青春饭,舞蹈就业面窄,舞蹈人才需求少,舞蹈发展困难等等,所以导致内心即便是很热爱舞蹈,也会对职业充满了不自信的情况,一旦对未来职业产生了不自信,那么对当下的自己也会有一些影响。提一句,舞蹈是不是青春饭完全在于自己。舞蹈职业面窄,但是其他有一些艺术专业和很多普通专业职业面更窄(比如艺考专业之一的播音主持专业和音乐表演,比如普通专业里的生物科学等学术性很强的专业,或者类似工商管理等管理型专业等等,社会需求量比舞蹈更低n倍),大家可以多了解一些大学专业后,你们就会认为舞蹈其实就业还不错,至少全国各省都有舞蹈团体,很多地级市也有不少舞蹈团体,舞蹈机构也全国遍地都是,现在中小学也提倡艺术教育,另外现在国家经济水平发展越来越好,人民娱乐生活越来越丰富以后对舞蹈演员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多的。学过舞蹈的同学自身气质和肢体能力很好,即便是不对口的找别的岗位也是有优势的,比如空乘、演员、模特、文员、秘书、礼仪等等。
第四,对自己的不自信。
1.有很大一部分同学进度缓慢,不是自己不努力,而是自身条件或者老师水平不够的因素导致,长时间没有太大的进步就会变得很丧,觉得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没多大用,甚至有时候还会错误的认为自己没那么努力反而还提高了。进度缓慢那也是在进步,不要放弃,也不要偷懒,进步总比没进步好。“不努力还提高”是错的,极有可能是心态放松了,内心没有想太多后自己的水平发挥更好了。少想多练,就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2.自卑.也有一部分同学明明自己很好可却时不时的自卑,总觉得自己这儿也不行,哪儿也不行,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总爱放大自己的不足之处。时间一长就会杞人忧天,自我消极。人无完人,都是艺考生,不是什么专业院团的顶尖舞者,不必对自己太苛刻,尽全力练到最好就好,把每一天都做到最好,完成老师的功课后有时间还要自己勤加练习,缺点发现了就努力想办法改正、去克服它,而不是放大它。
第五,内心压力过大。
会想父母花了太多钱和精力万一自己考不上怎么办,自己花了那么多时间考不上怎么办,万一考试失误了怎么办,万一文化成绩不如以往了怎么办,如果大学不是自己喜欢的怎么办...... 建议少想怎么办,既然知道父母和自己付出那么多,那就更应该努力才能对得起他们和自己,才能最大程度避免未知风险。
人生需要过的关卡很多,战胜艺考之前,先战胜自己的恐惧,我们才会成长得更快,发展得更好,艺考并不易考,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