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消息,教育部于7月14日发布了《中小学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指南(试行)》,对境外研学旅行的教学主题、内容安排、合作机构选择、行前培训等进行了规范。这是教育部首次以正式文件的形式规范海外游学市场。
《指南》中提到,境外研学旅行的教育教学内容和学习时长所占比例一般不少于在境外全部行程计划的1/2。境外研学旅行的活动时间和地点应事先进行合理规划,一般小学生不宜超过3周,中学生不宜超过6周。每次活动安排不宜超过2个国家,每个国家的参访城市不宜超过4个。
此外,中小学学生参加非本校组织的境外研学旅行的,家长应当告知学校。
以下是《指南》的内容摘要:
指南所称中小学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是指根据中小学学生的特点和教育教学需要,在学期中或者假期以集体旅行和集中住宿方式,组织中小学学生到境外学习语言和其他短期课程、开展文艺演出和交流比赛、访问友好学校、参加夏(冬)令营等开拓学生视野、有益学生成长的活动。
举办境外研学旅行要与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计划统筹安排,具有明确、有益的教育目的和适当、周密的教学内容,把素质教育和体验学习贯穿始终。
境外研学旅行的教育教学内容和学习时长所占比例一般不少于在境外全部行程计划的1/2。
境外研学旅行的举办者选择与境外学校、夏冬令营营地等机构合作的,要通过相关渠道核查境外机构的合法性和民事行为能力以及承接条件,并应在活动宣传阶段即向拟参加活动的学生及其家长做出说明。
举办者不得因与境外机构合作而自行声明免除自身对境外研学旅行的责任义务。
境外研学旅行一般应以小学四年级以上年级的学生为主体,组织三年级以下完全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学生参加活动的,举办者应当依法特别明确相应的权利义务及责任。
境外研学旅行的活动时间和地点应事先进行合理规划,充分考虑中小学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承受能力,一般小学生不宜超过3周,中学生不宜超过6周。每次活动安排不宜超过2个国家,每个国家的参访城市不宜超过4个。除非特别需要,不宜组织跨国多地的境外研学旅行活动。
举办者要做好学生、家长的行前培训和说明工作。
学校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从组织本校学生参加境外研学旅行活动中牟取经济利益。
中小学学生参加非本校组织的境外研学旅行的,家长应当告知学校。一个学校有超过5名学生参加同一个境外研学旅行的,学校应当告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
教育部为什么要制定《指南》?
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近年来,以夏冬令营为主要形式的中小学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日益活跃,其活动质量和安全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暑期来临,为促进中小学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健康发展,维护师生合法权益,我们编制和发布了《中小学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指南(试行)》,为社会提供方向性和规范性做法。《指南》强化了安全、文明、实效的政策导向。指导主办者从方案制定到组织落实切实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保障、落实学生安全教育。
相关背景:
国务院拟改革旅游业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其中提到,“合理安排学校寒、暑假等假期,组织好夏令营、冬令营、研学旅行。”
这是政策层面,游学、夏令营市场的风向标事件。
去年,游学和夏令营市曾因韩亚航空飞机失事遭到重创。去年7月6日,韩亚航空客机失事。失事航班中有70名师生,其中3名中国学生遇难,他们是赴美的学生夏令营成员。
事故发生后,引起主管部门的重视。出事学校所属的浙江衢州教育局紧急叫停各种夏令营活动,浙江省教育厅也提出“全面排查各类出国游学夏令营”。
此外,深圳市出台教育培训机构管理若干办法,要求培训机构不得开展各种夏令营(含出国游学)。北京市教委也下发通知,称原则上不组织低年级学生出国参加夏(冬)令营等有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