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是留学圈极不平静的一周,留学市场前五位的公司中,新东方、启德、新通、澳际4家公司纷纷爆出公司副总裁离职,留学圈核心高层流失的问题被推至风口浪尖。到底是什么原因引爆了留学行业的“离职潮”,这场“离职潮”的背后,是哪些外部环境正在悄然变化?
危机和转型期,引爆“离职潮”
做到了副总裁的位置,说要走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负责新东方网络运营的助理副总裁邓弘、负责启德学府的副总裁刘冰、负责新通教育北区业务的副总裁马志海和负责澳际留学市场的谢坚。四大公司的四位高层,像“说好了一样”在一周内先后离职,离职的原因却各不相同。
首先从关注度最高的邓弘说起,将要离职的消息早就在新东方内部不胫而走。选择到在线教育领域创业,也非常符合新东方人的风格。刘冰,四位中走的最突然的一位,刚接替前任被提拔为副总裁,管理启德学府不到半年,就因“家庭原因”离职,速度快的让人来不及做任何猜想。马志海,对互联网和K2的兴趣使得和麻亚炜产生战略分歧,未来回到曾经工作的IT和做投资都有可能。谢坚,在澳际12年的元老级高层,也被曝出离职,具体原因不详。
已经干到公司核心高层的职位,再选择“来一场说走就走的辞职”会显得有些无厘头,所以绝大部分情况是,已经对下一步有了考虑。有些创业项目已经开始运作,有些已经谈好下家,有些则在为跨行做前期准备。
这场从2013年底开始的“离职潮”已经达到顶峰。虽然每个人离开的背后,实际掌权的多少以及公司的当前形势都有巨大的差别。但是这场有些“传染病”性质的“离职潮”背后,不再是简单的“人事构陷”,而是一次留学行业前所未有的危机和转型期。
留学市场增长乏力,从业压力大
前段时间,一位在留学类语言培训机构耕耘多年的业内人士谈到留学培训时表示:“现在这个行业的利润率在不断的缩水。比如一家在这个行业里做了很多年的老机构,虽然营收在以20%的速度增长,但主要源于提价。注册人数在以每年5%的速度下降,每年的利润实际在以20%-30%的速度消失。”
不论对于留学行业的培训机构还是留学公司而言,利润率都是横亘在眼前的第一问题。市场推广成本急剧增加,人力资源成本增加,越来越多的中小型机构在留学市场里分一杯羹,使得大机构们渐行渐缓。在留学机构竞争激烈的城市,笔者就曾亲眼目睹校园宣讲会的“抢学生大战”。A公司招来参加宣讲会的一批学生还未进大堂,就被B公司以每人参加返3元的噱头带走了。
一位留学公司市场总监坦言:“现在校园宣讲会和高校展的转化率越来越低,以前还有百分之十几,现在能有百分之几就很不错了。而400电话和百度关键词的推广成本不断上升,效果也不明显了。很多公司开始一对一式的地推,地推的人不合适,又给客户很烦的感觉。”
2013年,中国有45万留学生,但是只有20万人选择了第三方留学服务机构,这个比例为44.4%,在2011年,这个比例还有70%。而这第三方留学服务机构中,又有部分被合作办学项目截流的,一位从事运营的负责人表示:“合作办学在不停的增长,很难和他们公平竞争,这部分截流完了后,剩下的真正被留学公司吸收的人数也就不到15万人了。”
除了内部竞争加剧,资质审批下放,留学公司的门槛被放低了,一时间各种资本涌进来。有些可能是投资,但有些之前和教育完全不沾边的公司自己就开始做留学业务。
另外,不少线下公司进入了“转型期”,在线化,也做大数据,各种各样的调整让管理层之间也充满了不安定因素。相比于每天一早醒来,盘算着这个月和当年的业绩,在合适的时间,找一份更好的事业也许更有前途。
8月底,暑期的业务培训和咨询的高峰期结束,上市公司的财年也结束,拿到自己应得的奖励和分红,差不多就可以抽身而退了。
再次择业的曙光:资本利好,机会颇多
从一起作业网的刘畅,到“跟谁学”的陈向东,再到邓弘,留学圈的“疲惫期”却让这些留学元老们在其他行业里摩拳擦掌。跨界,成为离职高管们的一大选择。而催生他们跨界的重要原因是资本对新兴教育市场的火热关注度。
2014年伊始,资本市场里对于在线教育的热和迫切,从一浪高过一浪的融资消息就可以看出。在VC投资人马不停蹄的物色教育行业里未来的“聚美优品”时,“混合式学习”、“大数据”“O2O”这样的关键词迅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与其为别人打工,不如为自己打工。知名度高的,可以跨行拉伙伴;名气尚浅的,也可以在原来的公司里带来旧部,大家一起干。
和创业屌丝相比,离职创业人群有三大“金字招牌”:成熟的公司运营经验、教育圈的人脉资源、有背景的团队。似乎在所有人的价值观里,70后80后高管创业的可信度和成功系数会比一个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90后创业者的要高的多得多,虽然他们常常开出的价格一次又一次的突破VC投资人的底线。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大批兴起来的创业公司紧急招募合伙人、核心管理层的消息层出不穷。比起在大公司里打工,干什么都伸不开手的纠结郁闷感,这些创业公司简单的体系,给人的感觉要舒适畅快得多。
干得郁闷,创业环境好,留学圈有资源的高管们离开,就变得是对自己负责任的选择。
不过,对于个人来说,走或留,无非是一次选择,大不了从头再来。可是对于公司而言,怎样在这个人才不断流失、竞争日渐加剧的时代,不被市场遗忘,这是个严峻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