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达人>文化课>减负令为何遭遇执行难的怪圈

减负令为何遭遇执行难的怪圈

发布时间:2013-08-26作者:本站 来源:本站

 近日,教育部针对其拟定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正式面向全社会征求意见。《规定》提出小学不得留书面家庭作业、均衡编班等十项措施,真正把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减下来。

 

 

今年8月2日,人民日报刊文《学生负担过重已成民族之痛》,文章指出,早在1955年7月,教育部就发出新中国第一个“减负令”——《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几十年来,各地的“减负令”多达上百项,可是学生的负担却越来越沉重。因此,针对教育部新出台的十条规定,很多网友并不看好,担心重复“一纸空文”的命运。

 

出台减负令的初衷无疑是好的,有关减负的规定,也符合教育的规律,可为何减负令却一直遭遇执行难的怪圈?

 

首先,减负令缺乏问责机制,总是在颁布时起到一定作用,之后又故态复萌,大家该干嘛还是干嘛。今年2月,北京出台了号称史上最严的“减负令”,随后的调查发现,最严“减负令”有一定效果,但不明显,甚至有逾三成的学生课业负担不减反增。为何会如此?是因为对于学校违背减负令,并没有明确的问责规定,而就是有规定,也只在执行之初象征性抓典型,随后就不了了之。此次教育部所提10项减负规定,并非什么新的措施,在此前的减负令中这些措施都曾出现,如果没有严肃的问责,规定的执行前景极不乐观,而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只会影响政府的公信力,把减负变为了行为艺术。

 

    其次,从本质上说,减负令是治标不治本。我国中小学生的负担之所以无法真正减下来,根本原因有二,其一,义务教育严重不均衡,存在“幼升小”、“小升初”的择校热,在择校的压力之下,就连幼儿园已出现小学化的趋势,更别提小学生的学业压力了,我国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地方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的责任,但总体而言,地方政府推进均衡的举措,主要为“盘活”现有资源,包括建名校集团、名校帮扶薄弱校,以及中考名额分配等,导致我国义务教育不均衡的状况改观不大,要切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府必须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同时转变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模式,打破现存的择校利益链。

 

其二,中高考制度改革没有实质性进展,考试升学还是用单一的分数标准选拔评价学生。在每分必究的升学录取制度指挥下,学校、老师、家长、学生都被应试化,在这种情况下,减负令要求小学不要考试、不要百分制打分、不要排名,只是听上去很美,就是学校做到了这一点,校外增负也是必然。只有建立科学、多元的评价体系,才有可能把学校、教师、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

 

2010年颁布的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确定了高考改革的思路是,打破一考定终身,推进考试招生分离,探索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的考试招生新模式,但遗憾的是,到现在为止,高考改革的具体方案尚未出台,而与这一思路对照,目前实行的高校自主招生改革,还没有充分落实学校的招生自主权,也没有给学生多次选择机会,高考还维持着按计划集中录取制度这一基本框架。

 

由于没有治本的改革行动,治标的减负令,遭遇执行难的怪圈,几不可避免,教育部门不要把这推给家长不理性,社会的推波助澜,而要反思这背后的根源,对症下药,只有推进义务教育均衡,缓解择校热,改革中高考制度,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学校办学和学生求学才有良好的制度环境,减负才具有现实可能性。

2013-2029 Mifon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蜜蜂网

免责申明:蜜蜂网信息均来自于网络搜索,登载此处出于第三方资讯交流学习

本网站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沟通联系微信:mifong-cn   豫ICP备13014756号-1

友情链接:

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 南通家教网 中国企业家 腾讯教育 搜狐教育 新浪教育